“企业落地后能享受哪些专项扶持?”“位于药谷的港澳开发区目前是否还有土地空间?”“粤琼合作产业园重点发展哪些产业?”10月18日上午,在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管理中心的展示厅内,刚听完园区规划介绍的嘉宾立刻围向工作人员,一连串问题接连抛出。
当天,参加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海南)的40余位嘉宾,实地考察海口国家高新区和综合保税区,详细了解园区发展规划、产业定位、园区布局、政策扶持、营商环境、产业链发展等内容,在政策细节与产业实景中探寻合作新机。
嘉宾考察海口国家高新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郭萃 摄
“我们依托‘省际飞地’模式,把武汉的产业经验和海南的政策优势精准对接。”在东湖高新海口生物城,园区负责人指着入驻企业名录介绍,佰唯基因等四家领军企业已形成基因治疗产业集群,而“双15%”税收优惠与加工增值政策,正让这里成为生物医药转化的“加速器”。
“海南正在成为全球品牌的‘价值坐标系’。”世界国际品牌发展委员会亚太工作委员会主席高仲良在考察中看到了国际合作的新场景。他表示,希望推动世界品牌评价中心落户高新区,让自贸港不仅是商品集散地,更成为品牌认证的国际枢纽。
在海口综合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嘉宾们详细了解了园区概况,以及对于不同产业的发展方向,在中免海南国际物流中心,大家参观了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环保化特点的物流仓库,了解“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等特殊监管政策如何赋能产业创新。
嘉宾考察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郭萃 摄
“当前海口综保区正在着力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说到了果然(三亚)企业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少孟的心坎上。
“我们每天帮省内外企业对接自贸港落地资源,最清楚他们‘想打通双循环却找不到支点’的痛点。”林少孟说,“当前公司正为300余家省内外企业对接落户场所,我们计划把高新区和综保区的平台资源纳入企业咨询服务包,带更多制造类、贸易类客户来实地对接,帮他们借助这里的政策和物流网络,同时做活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嘉宾考察海口综合保税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郭萃 摄
在考察途中,嘉宾不时抛出政策、配套、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园区工作人员一一耐心回应。
政策细节的披露,改变了嘉宾对自贸港的固有认知。“来之前只盯着封关后的免税消费,深入了解才发现产业政策更动人。”深圳市城市产业发展集团投资总经理杨发智的话道出众人心声。
“我们计划将在海南打造一个贸易集聚的基地,把集团以及关联企业在大湾区的贸易业务迁至海南,同时设立进口材料初加工厂,利用‘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打通内地市场,形成‘海南结算+湾区联动’的产业闭环。”杨发智透露,“下个月就带项目再来细化方案。”
“从政策解读到实地对接,这次考察让我们看到了海南自贸港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中庆节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庆生在返程车上感慨,回去后就尽快梳理自身业务与海南产业的契合点,推动项目落地。
“昨天刚签约25.13亿元项目,今天就迎来考察团,这是自贸港的吸引力证明。”海口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也将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让企业能在海南放心干事、安心发展。
稿件来源网址:https://res.hndaily.cn/file/news/20251018/cid_92_603908.html
关键词: 海南自贸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