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当 “船载人生” 遇见 “海底雨林” 海南日记研学活动让历史与生态“活”起来

海财经·证券导报记者 林师炜

当幼儿园的课堂延伸至碧海蓝天与历史长廊,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月24日至5月25日,《证券导报》社携手康泰旅游,带领海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大四班20组家庭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开启一场融合人文探秘与自然探索的沉浸式研学之旅。

本次活动以亲子互动为纽带,串联起疍家文化、珊瑚生境、猴岛生态等多元领域的知识主题,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本次活动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证券导报》社及海南省旅游投资集团康泰旅游联合主办,海南疍家博物馆、飞览天下海南馆协办。

解码疍家文化与古生物奥秘

体验跨时空的文明对话

本次研学首站走进海南疍家博物馆。一踏入馆内,孩子们便被造型独特的疍家渔船模型、古朴的渔具和色彩斑斓的疍家服饰所吸引。博物馆讲解员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疍家人“以海为田,以船为家”的独特生活方式。

图说:学员们在海南疍家博物馆内合影。

“疍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海上,他们的房子就是船,就像漂浮在海上的一个个小蛋壳。”在博物馆内,讲解员带领小学员们观看古船模型、航海图,回溯疍家人在风浪中辛勤劳作、繁衍生息的文明史诗。

除了聆听故事,孩子们还通过馆内的科技互动装置,沉浸式体验疍家文化。在多媒体展示区,随着光影变幻,疍家人捕鱼、织网等劳作场景一一呈现,引得孩子们惊叹连连。

随后,学员们来到龙羽古生物化石展厅。形态各异的恐龙化石、贝类化石、植物化石在展厅中整齐陈列,仿佛在诉说着地球亿万年的沧桑变迁。

“这些菊石来自遥远的寒武纪,和鹦鹉螺有着共同的祖先。”“三叠纪的鱼龙有着海豚一样的吻、蜥蜴一样的头和胸骨、鲸一样的四肢,是海洋中速度最快的猎食者之一。”小学员们在展厅讲解员的科普下,追寻这些远古精灵的足迹,开启了一段穿越时空的人文对话。

图说:学员们在龙羽古生物化石展厅内参观。

小学员们化身“小考古学家”,跟随专业老师开始手工实践,制作化石拓片,还原海洋古生物的真实面貌。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盖在鱼化石上,蘸水捶打,用拓包扑墨……随着宣纸慢慢揭开,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化石图案跃然纸上。“妈妈你看,这是我复活的小鱼!”小朋友们纷纷高举自己的作品,满脸自豪地介绍道。这场古生物的探秘旅程,让孩子们在了解地质知识的同时,也启迪了孩子们探索自然、探索生命的心智。

珊瑚是植物还是动物呢?珊瑚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在博物馆内,来自海南大学的生态学博士朱文涛老师,为本次研学营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珊瑚课堂。

“珊瑚礁被称为‘海底热带雨林’,它们为约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场所,但近年来因气候变化、海水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面临生存危机。”透过大屏幕的画面和朱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小学员们了解了珊瑚的面貌和生存困境。

图说:朱文涛老师作《神奇的珊瑚》主题分享。

为激发学员们保护珊瑚礁的意识,朱老师组织大家一起设计“珊瑚保护方案”,共同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海洋珊瑚生态贡献力量。

在陵水蔚蓝的海湾里,一间间红顶木屋在渔排上鳞次栉比地散落着。在疍家渔排上,一位疍家阿婆现场为小学员们演示了传统的渔网编织技巧,只见她双手灵活地舞动着梭子,网线在她手中迅速交织成细密的网格,孩子们也模仿着阿婆的动作在空中慢慢比划了起来……

随后,小学员们来到渔排上的养殖区域,亲身体验投喂海产品的乐趣。他们手持饲料,小心翼翼地洒向水中,瞬间吸引了成群的鱼儿前来争抢,激起层层水花。

晌午时分,疍家渔民支起一口口热气腾腾的大锅,清澈的海水熬制的汤底咕嘟作响,新鲜捕捞的大虾通体透亮、花蛤吐着细沙……小学员们在欢声笑语中互相分享、大快朵颐,这场鲜香四溢的海鲜火锅盛宴,成为孩子们研学中难忘的舌尖记忆。

探秘猕猴社会的 “丛林法则”

打开潮间带的生物“盲盒”

24日下午,研学队伍来到陵水南湾猴岛。猴岛依山傍水,岛上生活着数千只猕猴。在专业饲养员的带领下,大家开启了猕猴社会等级制度的观察之旅。

在猴岛小剧场,几只可爱的小猕猴在驯兽员的引导下依次登场,他们踩着高跷,轻盈地跳跃、翻转,如履平地;他们穿上花衣抬着花轿,大摇大摆地在舞台上巡游。他们还上演了才艺大比拼,模仿人类敬礼、握手、鼓掌、摆pose……猕猴们机灵有趣的表演引得孩子们捧腹大笑。

随后讲解员带领大家走入园中,让孩子们与猕猴近距离面对面。“猕猴群体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猴王拥有优先的食物分配权和领地控制权。猴王总是威风凛凛地坐在高处,其他猕猴则在周围活动;当有食物出现时,地位较高的猕猴会率先享用,而地位较低的猕猴则在一旁等待。”讲解员们带着小学员们边观察边讲解边讨论,在这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猕猴的生活习性,还对动物社会的运行规则有了初步认识。

每一次潮涨潮落之后,大海总会留下丰盛而神秘的礼物。研学首日的最后一站,小学员们欢聚在潮间带的海滩上,光着脚丫,开启了“赶海”大作战。

图说:学员们在潮间带赶海。

他们拿着小铲子、小水桶,在礁石缝隙间寻找螃蟹,在沙滩上拾贝采石。“妈妈你看,红色的小螃蟹,快帮我抓住它!”“快来这里,有很多漂亮的贝壳!”海滩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在赶海过程中,孩子们学习辨别潮汐规律,认识海岸带的生物多样性,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邂逅北纬18°海底世界  

用手工定格海滩妙想

在北纬18°分界线地标分界洲岛,一场奇妙的海底生态探索之旅正等待着大家。

25日,研学营的学员们乘坐半潜艇缓缓潜入海底,透过半潜艇观察窗,形态各异的珊瑚礁、游弋穿梭的热带鱼群尽收眼底。孩子们兴奋地指着窗外:“哇,海底有好多海参!”“快看,这些珊瑚像树枝一样!”

图说:学员们乘坐半潜艇参观海底世界。

“砗磲是一种双壳类生物,表面色彩艳丽,被称为‘海底玫瑰’,它们是珊瑚礁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变暖让珊瑚产生白化现象,珊瑚礁的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海洋生物讲解员在为大家介绍各种海洋生物特点的同时,还讲述了它们当前面临的困境,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热带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高保护海洋生物的意识。

午后,孩子们在海边进行本期研学最后一次手工课堂。小学员们拿起黏土、颜料等材料,动手制作海洋文化冰箱贴。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将珍珠,贝壳,海星镶嵌在了自己制作的“海滩”上,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冰箱贴新鲜出炉。随后,小学员们拿着自己的作品,在海南日记拍摄团队的镜头前,分享自己的巧思与快乐。

活动最后,学员们在分界洲岛合影留念,记录美好的亲子研学时光。海南日记团队为本次研学活动的学员们颁发毕业证并发放飞览天下体验项目大礼包。

本次海南日记研学活动以亲子互动为核心,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氛围。在化石拓印时,家长耐心地指导孩子掌握技巧;在猴岛观察中,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猕猴的行为;在赶海过程中,父母与孩子齐心协力打开海洋生物的盲盒。亲子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不仅让孩子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支持和鼓励,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平时工作忙,很少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这次海南日记研学活动让我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之外的另一面,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我感到惊喜。” 一位家长感慨道。另一位家长也表示:“海南日记亲子研学营知识干货满满,亲近自然的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让孩子与家长一期度过一个欢乐、有意义的假期。”

海南日记研学营是一次创新的教育实践,它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将学习场景延伸到大自然和人文场馆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同时,亲子互动的模式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证券导报》社将携手康泰旅游继续探索更多优质的研学项目,为孩子们打造更多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助力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收获更多知识与快乐。


关键词: 海南日记研学活动
责任编辑:吴梅娜

Copyright©海南日报报业集团 海财经·证券导报       电话:0898-66810989

传真:0898—66810874      举报邮箱:zqdbcb@163.com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5楼      备案号:琼ICP备2021009621号-2